农达生化合作案例
news center农药如今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更是农户们节省人力、物力,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和系统学习,不少农户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不但造成药剂浪费,还容易导致药害发生,甚至危害人体健康,“闯下大祸”!
想药到病虫草除?这些用法、想法要杜绝!
1、发病初期不用药,不见病虫不用药 绝大多数病虫害和杂草在发生初期用药效果更好,若等大面积爆发后用药不但防治难度增大,效果也很难保证。有的使用者不分防治对象,见药就用,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或是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至将除草剂用来防治病虫,这种做法轻则贻误时机,影响防治效果,重则造成药害,甚至导致绝收。
2、药液浓度超高越好
一些农户认为药液浓度越大,对病虫防除效果就越好,因而在使用时往往会减少用水量,加大药液浓度。实际上,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喷施,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爆发。
此外,随意加大药液浓度还可能增强病菌、害虫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有可能发生药害。比如叶面肥在高浓度使用时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还使作物体液外渗,造成生理干旱;激素类农药过高时会导致作物畸形。
3、防治一次就能一劳永逸
杀虫、杀菌剂在病虫害发生盛期使用能取得明显效果,但并不意味着一次用药就能一劳永逸,因为随着药剂的流失和分解失效或是邻近地块的感染,有害生物仍有“卷土重来”的隐患,所以应根据防治情况间隔用药,进而达到佳防效。
4、污水、浑水配药
污水、浑水等由于含杂质较多,喷药时会堵塞喷头,还有可能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导致药效降低,增加用药成本。
5、风雨、高温等天气施药
大风天喷药会使药剂飘散,降低防治效果,或是导致周边敏感作物出现药害;雨天施药,药液会被雨水冲刷掉,造成药效降低;高温下施药易发生药害和中毒。因此施药时需要根据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好在上午8时~11时,下午4时~6时天气晴好、微风条件下施药。
6、一药连用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有害生物容易产生交互抗性,即对某种农药产生抗性后,对和该种农药同类的其他品种也会产生抗性,进而导致防治效果降低,加大防治难度和成本。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尽可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或混合使用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农药,以减缓抗药性发生速度。
7、随意滥用
使用时应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农药,做到对症下药,切忌随意滥用或盲目增大施药量,以免造成有害生物抗性增强,防治效果降低或产生药害。
8、作物收获前用药 农药在作物体内外残留量会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时间愈长残留量愈低,因而需要根据各种农药毒性的高低和残效期的长短确定施药与收获的安全间隔日期。如果在作物收获前段时间内打药,安全期不够,就会导致药物残留超标,甚至造成食物中毒。
9、施药时不做防护措施
施药者在施药时要戴口罩,而且不能吸烟、吃东西,施药后要用肥皂清洗暴露的皮肤并及时漱口,有条件的要洗澡,以免药剂通过呼吸以及悬浮在空中的农药颗粒物透过皮肤渗透到体内,导致人体中毒。